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依韵奉酬悟真大德(题拟) 唐 · 辨章
五言绝句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生居忠正地,远慕凤凰城
已见三冬学,何言徒聚萤(伯三七二零卷。原附悟真诗后,题作「依韵奉酬」。其署衔为「右街千福寺三教首座入内讲论赐紫大德」。)
投知已书(一作与大理杨卿书) 中唐 · 刘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九
复何事哉。弓矢乎制敌之事。
今为导卫羽仪。金革乎勇众之器。
今为节奏和声。射宫蓬蒿。
幽燕少年。耻蹈其下。
文之用莫过乎当时。文之人莫过乎閤下。
复何事哉。汉既治世。
诗书礼乐。皆已逸坠。
求亡书者。冬官考工。
开千金之购。议帝制者。
进退赞拜。定茅蕝之中。
而今河洛冢壁。图简编修
登降俯仰。不倒步序。
便蕃之仪。莫过乎当时。
优游之学。莫过乎閤下。
复何事哉。材力既以相誉。
忠正得以相扶。及秦世为之妖言
东汉为之党禁。公道畏忌。
相顾而野死。今布衣匹夫。
得歌王公大人之盛德。先进达生。
得荐布衣匹夫之事业。唯其公当。
举之不以为疑。扶之不以为党。
无私之道。莫过乎当时。
举能之心。莫过乎閤下。
呜呼。苟有其时。
而无其人。虽有举能之心。
斯为閤下惜。有其人。
有其时。而閤下苟不留意属念。
斯为来世吊。蜕生二十馀年。
已过当时之盛。栖迟困辱者。
未遇当时之人。书成而尝乐乎其时。
出车满于道路。而才高于蜕。
忌蜕侵已。才下于蜕。
畏蜕擅名。是以深知之者不得终其朝。
欲振之者又自无其力也。谓其书空为来世吊。
已矣乎。不意得与閤下不为异世。
同乎文字。所谓当时之人。
斯非閤下者乎。则其人未死。
口能言。手能书。
閤下见之。复用何礼以接之。
既接之。复用何词以誉之。
誉之得尽其才。接之得尽其礼。
斯人也。读书业文。
得有知已。居穷守道。
死且不朽。复何事哉。
内侍省监楚国公仇士良神道碑 唐 · 郑薰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
运巨壑者。必资帆楫之便。
以鼓其波涛。筑广厦者。
必坚柱石之材。以完其结构。
故明王圣帝。立国保家。
莫不求竭忠宣力之臣。配帆楫柱石之用。
懋崇基业。宏济艰难。
百代通规。千载相遇。
孰称全德。其故开府仪同三司内侍监致仕楚国仇公乎。
公讳士良字匡美
海丰兴宁人也。宋大夫牧。
以忠烈正直书于春秋。公实其裔焉。
其后香以文雅仕于东汉。儒以议论贵乎北燕
蝉联圭冕。晖映简册。
代著奇节。率多令人。
史编家谱。一二详焉。
显公之曾祖考皇朝正议大夫内给事赐绯鱼袋讳上客府君。忠昭事任。
绩懋声猷。躬行正途。
克嗣先业。烈祖皇朝议大夫内常侍赐紫金鱼袋讳奉诠府君
名以才彰。功由道著。
王氏教让。羲之巳行。
于公高门定国方大。
皇考讳文晟府君。精持贞廉。
高挹尘俗。位以命屈。
庆因善馀。厥惟楚公
克振勋德。追赠特进左监门卫将军
赐紫金鱼袋。申公之诚孝也。
公年未弱冠。入仕东朝
是时宪宗皇帝主器承华。体元储两
亲奉再饭。共欢九龄。
助澄少海之澜。更阐前星之耀。
永贞十年授掖庭局宫教博士。赐绯鱼袋。
元和初以旧恩本固。新渥弥隆。
既颁侍从之勤。首举宠迁之命。
宣徽供奉官赐紫金鱼袋。
检身极敬。奉辇施劳。
励自牧于撝谦。表无私于应对。
闰六月朝散大夫内侍省内给事宣徽供奉官如故。
材力彰于省局。周旋美于禁闱。
骤议甄升。更加命秩。
冬十月内常侍。馀如故。
未周星纪。三历显途。
既洽讴谣。且明恩泽。
虞卿再见。为赵上卿
荀爽九旬。登汉三事。
允膺时议。彼或多惭。
三年以本官充内外五坊使。寻或迁宣徽供奉官
发彼五豝。辅驺虞之仁化
殪此大兕。咏吉日于蒐。
外抚之暴横自消。中野之井闾知感。
十年大中大夫内侍省内常侍。寻以本官充平卢军监军使
全齐旧壤。继代邀恩。
甲兵盛充。贡赋不入。
公闻其叛涣。谕以忠贞。
爰革非心。几至效顺。
明年诏徵。又以内侍依前宣徽供奉官
吴寇据淮。天兵在野。
逗遛不进。沮败为忧。
使臣往谕中旨。遂命公以本官及职充淮西行营宣慰使
至则大布皇泽。益励军威。
四远瞻风。万夫振气。
而又尽得机要。既还奏闻。
竟至成功。期为显效。
十五年云麾将军右监门卫将军。充内外五坊使
仍赐上柱国。又进封南安县开国男
食邑三百户。驱兽而无害五谷。
充庖而有事三田。蕙圃兰塘。
落飞驻走。助开三面之网。
勤施一目之罗。鄙长杨之大誇胡人。
笑上林之务矜楚使。条令既肃。
巡游尽欢。其冬复加冠军大将军
长庆初五坊使。以本县进封开国子
寻进侯爵。食邑一千户。
宣徽供奉官皆如故。二年凤翔监军使
进封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
亶父旧疆。缪公遗政。
郡邑则武安留守扶风则马谟擅名。
杂于版屋之郊。号为难治之俗
公揽辔即路。下车抚戎。
三军畏威。百姓怀惠。
宝历二年徵。复为宣徽供奉。
以本爵进封郡食邑二千户
寻除鄂岳监军使。傍连荆楚
南接湖湘。闾阎皆土著之安。
货贝有山积之富。兵不坚利。
人皆惰游。公深赞训齐。
同为勖勉。知方有勇。
自我而能。太和元年入为宣徽供奉官
转内坊典内侍省。秩清事简。
优逸自娱。莫展长才。
郁于偫论。俄拜右神策军副使
公于是端肃以贰戎政。廉让以播军声。
屏卫益严。暴悍知禁。
二年擢为右领军卫将军内外五坊使。讲事一时。
农不易陇。选徒百队。
人不告劳。鲜扁而布青林。
行事而无遗兖。貙貗古法。
蒐狝新规。指顾之间。
莫非尽善。六年真拜内侍省事
馀如故。明年转大盈库。
领染坊。依前知省事
恩泽浃于寰瀛。宠赐周于藩服。
绮罗万段。锦绣千筐。
每极珍华。曾无滥恶。
又元黄朱紫。染彩文章。
靡不精鲜。悉中程度。
以赏能陟于飞龙使。本官并仍旧。
御闲二六。天骥三千。
异骨峰生。深沟血溢。
亲习尽驰驱之妙。偫分多驵骏之奇。
刍秣尤精。稿秸常羡。
九年五月左神策军中尉左街功德使将军省事如故。
练达戎机。总亲护禁。
典理爪牙之卫。左右心膂之师。
宽不丧威。简不旷务。
气励熊罴之勇。手持虎豹之韬。
恩由忠深。士以诚感。
张孺骖乘。孝宣乃安。
赵喜宿卫显宗加厚。
左骁卫将军。馀如故。
既而郑注挺妖。李训附会。
列奏伪瑞。固邀銮舆。
图害腹心。渐逞奸毒。
公先机立断。禁旅遽齐。
坐遏凶渠。保护帝辇。
指名魁首。俄顷追擒。
其馀躁竞进取之徒。枝连叶著之党。
或志谐狂计。罔自正身。
或迹比顽童。居然就祸。
莫不尽苞恢网。同抵国章。
由是宗社乂宁。中外协睦。
非夫忠谋天假。广业神通。
其孰能如此乎。及于庙堂议功。
公在第一。优诏加特进本卫上将军
中尉省事如故。位轻于德。
赏不配勋。难许冲谦。
终升峻级。寻迁骠骑大将军
开成五年开府仪同三司卫上将军封楚国公
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三百户
颁恩常例。非私受也。
会昌元年又加食实封二百户。寻擢为观军容使
兼统左右三军。奖旧常仪
昭异渥也。公每念祸伏福中。
禄为身累。将持盈满。
莫过退休。三年
以寒暑内侵。针凿罕效。
因求散秩。用遂素怀。
乃除内侍监将军省事如故。
寻又连表陈让。固辞恩荣。
优诏以本官致仕。其年六月二十三日
薨于广化里之私第。享年六十有三。
呜呼。身随运往。
名寄勋留。一代推雄。
九原表杰。天子悼之。
罢朝两日。赠扬州大都督
公弱冠以辨智取位。强仕以干蛊居官。
及莅大政。以机略致勋劳。
臻于贵寿。以恬退保终始。
事在简册。爵极天人。
出入七朝。显扬三纪。
秩以功艺进。道由忠直彰。
击鞠广场。则驰先百马。
弯弧迥野。则飞落双雕。
故得侍娱游则三领五坊。承顾问则八加供奉。
元和中卢从史上党兵劲。
阴结叛臣。宪宗皇帝护军中尉吐突公统戎专征。
密勿神算。诱至幕下
缚送阙庭。是时公适在军。
助成丕绩。其或扬镳宣命。
电扫雷惊。每播深恩。
亲当横阵。两河平殄。
颇预其功。虽不自矜。
实传众口。而多材多艺。
强记博闻。举策画若应神明。
簿书无逃心目。而又精鉴。
冠绝当时。门馆宾僚
荐延功行。必求明德。
用辅圣朝。则有秉忠正之心。
匡赞之任。才表正佐。
出为国桢。康济偫生。
辉华四海者矣。然后知卫将军七击匈奴
封侯九国。崔骠骑六征绝塞。
列将八人。特美高勋。
岂膺贤弼。以今方古。
我德为优。以四年正月二十三日
归葬于万年县宁安乡凤栖原社季村。夫人安定胡氏祔焉。
礼也。夫人故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子宾客御史大夫户部尚书承恩之女。
性德天才。标冠族。
叶组紃之懿范。彰图史之贞规
法度所以正家。柔闲所以遵道。
洎祥开凤兆。德协鹊巢。
芳徽溢于闺闱。令则洽于姻族。
以公勋位峻重。累封至鲁国夫人
壬戌岁先公而殁。有男五人。
宣徽使银青光禄大夫内侍省内给事赐紫金鱼袋曰从广。次光禄大夫检校散骑常侍持节曹州诸军事曹州刺史御史中丞上柱国南安县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曰亢宗
閤门使朝散大夫内侍省内府局丞赐绯鱼袋曰从源。次邠宁监军使中散大夫内侍省内侍局丞赐绯鱼袋曰从渭。
幼曰从潩。皆禀过庭。
早通诗礼。承恩入仕。
共效忠勤。为明庭之羽翰。
作私室之符瑞。不忘素业。
自致青云。宜乎懿德有后。
信不诬矣。大中纪号五年
克平四裔。东南款化。
西北开疆。三耀舒光。
八纮无事。皇帝念功轸虑。
录旧申恩。惟楚公永贞时祖宫有翼戴之劳。
元和时宣徽有委遇之渥。今则已悲封树。
未刻松铭。乃命举其殊庸。
勒在贞石。用传不朽。
昭示将来。特诏词臣
俾其撰述。臣薰恐惶直叙。
不敢虚美。谨为铭曰。
仇氏之先。本宋大夫
就义轻死。名昭册书。
厥后闻人。汉香燕儒。
乃生楚公。前修不渝(其一)
焯焯楚公俊乂迈德。
克抱才器。必循典则。
天资忠孝。神助正直。
高揭勋名。几摧奸慝(其二)
从史负力。潜通镇郊。
上将授诏。缚归天朝。
楚公佐成。众不敢摇。
东国大定。尘氛自消(其三)
蔡寇不庭。诛行原野。
偫校伤败。师无进者。
楚公衔命。汗血波泻。
貔貅鼓气。城垒连下(其四)
注训勃戾。妖淩北宫
和銮在御。狂祲来冲。
楚公奋臂。甲士趋风。
克歼渠孽。乃建殊庸(其五)
五坊三居。公畋有节。
宣徽八人。密议攸竭。
再监戎阃。将校感悦。
一牧郊垌。骅骝夐绝(其六)
佐佑帝室。手提禁师。
士伍胥附。皇心勿疑。
持满先戒。居高不危
悬车告谢。彭薛肩随(其七)
骇起截飙。哀缠逝水。
空留洪烈。永载青史。
精爽何之。壮猷已矣。
京兆开阡。寿堂在此(其八)
仕承泰运。殁偶昌期。
徽音不泯。令嗣衔悲。
圣念既勤。爰斲丰碑。
事功难究。有腼色丝(其九)
川常不移。已列。
元室虽闭。清风靡歇。
作皇代之英臣。期终古兮无绝(其十)
郭吉甫梅仙之官广右 宋 · 胡仲弓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路入天南更向西,春风匹马赴瓜期。
折将官柳送行客,归及山梅结果时。
池上凤凰身未到,滩头鸂鶒事先知。
徐君曾下陈蕃,况是林宗早见推(自注:徐有功时帅广右。)
大理徐郎中(一本大理下有寺字)878年 唐末 · 罗隐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范甑 佐棘
佐棘竟谁同,因思證圣中
事虽(一作难)(一作亡)显报,理合有阴功。
官序诜枝老,幽尘(一作生涯)范甑空。
几时潘好礼,重与话清风證圣中徐有功大理少卿执法平恕鹿城主簿潘好礼著论以美之也)
吏部侍郎冯澥礼部尚书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八、《鸿庆居士文集》卷二四
崇宁之初,权臣擅政,盗用名器,倡导邦朋,诬害忠良,蔽昵私党。
士无特操,靡然从之。
有能奋大节以犯群邪之锋,建崇议以抗流俗之表,投閒寘散,一斥不还。
肆朕纂承,延登法从,进位宗伯,罔有间言。
具官某经术邃深,器资宏敏,十年流落,志气不衰。
召寘谏垣,首开正论。
洎陪经幄,屡告嘉猷。
进陟天官,未究其用。
典朕三礼,佥曰汝宜。
庶几变色之间,自有折冲之效。
据古持议,恢张四维,使敌国不敢谋,而四方莫予侮。
服我休命,永肩一心。
唐论 北宋 · 张唐英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二、《历代名贤确论》卷九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二
太宗文皇既受内禅,孜孜求治,勤劳万机。
听纳谏诤,宽恤刑狱,平壹征赋,减省用度,驾驭中外,抚养生聚,不以大宝为贵,不以黄屋为心。
谦虚以接群臣,果断以决大事,恐惧丕业,务成太平之治。
内有房、杜以经纶庶政,外有英、卫以征讨四方。
有魏公、王圭之启沃,有马周、刘洎之议论,有无忌、士廉之保祐,有季辅、行成之正色,有文本、正伦之维持,有戴胄、伏伽之执法,有世南、百药之经术。
听政之暇,则引文学之士更直阁下,以商榷古今是非,咨访治道之得失。
此天下不得不治也。
高宗之初,承贞观之遗迹,耆儒硕臣,尚布中外,故永徽之初,亦克乂宁。
及夫无忌、遂良、韩瑗、来济、上官仪之徒继遭窜戮,忠义之士结舌避祸,诡诞之臣攘袂而进,而李义府、许敬宗之伦,倒持国柄,尤为巨蠹。
复有武媪悍妒,恣穷妖淫,僩然自得,不复愧耻。
此不得不乱尔。
中、睿之朝,武三思太平安乐公主倚恃城社,竞为狐鼠,号令刑政,棼然无纪,朝廷乃市道之薮,刑赏乃权倖之柄。
明皇帝跃于艰危之际,目击衰敝之政,即位之始,铲除污迹,一新王道,摈绌奸诡,登用贤俊,讲求治体,尊尚儒术。
姚崇、宋璟以忠正而用,张说、二苏以文雅而进,李元纮、卢怀慎以清俭而任,魏知古、源乾曜以吏术而升,张九龄、韩休以方正而选。
此不得不治尔。
及夫天宝之间,骄于承平,游心于神仙之妄,肆情于嬖倖之宠。
周子谅直言,而扑死于文陛;
李适之介讦,而贬死于宜春
内则杨、李紊坏国体,外则哥、牛邀求边功。
社稷已危而未悟,奸雄已萌而不知,遂使草鞠繁华之地,兵屯宫禁之下。
至于肃宗之时李辅国用事,而有南内之变。
代宗之世,鱼朝恩持权,而有陕州之幸。
德宗以雄略之才,欲刷多难,然而炎、杞以憸巧之才,取怨四方,以至泾原之兵,窃发辇下,匆遑奉天之狩,窘迫兴元之幸。
外臣由是倔彊,帝祚由是渐弱。
顺宗之朝,伾文、执谊之徒,凡所施设,尤可嗤笑。
宪宗中兴,欲洗宿愤,任用武元衡、杜黄裳、裴度、崔群、权德舆、韦处厚、裴洎等,取蜀、,平淮、蔡,收冀、郓,然望开元已邈然不及矣,况贞观乎!
穆宗、昭悯、文、武、宣、懿而下,忽治忽乱,忽得忽失。
注、训以小器而大谋,牛、李以私怨而公报,盗贼由是蜂起,藩镇由是跋扈,灾连祸踵,遂失天下。
每观其史,未尝不痛心疾首,以至泣下沾襟,而不能止也。
乞昭明太皇太后策立之功奏元祐四年五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七
臣恭闻太皇太后亲立皇帝,嗣兴大业,功德明被,天下共知。
所以垂帘之日,中外归心。
窃闻蔡确辈贪天之功,以为己力,扬言籍籍,自号有社稷大功,当时清议,已不能容。
太皇保护圣躬,今踰五年,而奸党又阴相造作语言,反覆诞妄,自以为功,以动摇国家顺理安常之势。
故忠臣义士,不胜其愤,建言乞深治其事,明正其罪,以昭太皇陛下之功德。
臣谓可以立辨,不待究治而后见也。
臣昨夜召过河阳,见知州事邢恕,臣语次问云:「闻皇帝即位前,太皇抱官家登先帝御榻问肆赦,云与皇子转官,先帝颔之,则是太皇圣虑已决,知否」?
云:「此事亦闻」。
又云知当时十日以前,太皇于宫中大计已定。
臣以素为蔡确所厚,臣遂又问云:「是时大臣曾入未」?
云:「未曾入」。
臣云:「如此则是事本出于太皇也」?
云:「是如此。
兼曾见一书,具说本末,皆出太皇」。
臣又问得之何人,云得之甚详,不须问。
又臣问其书语,不肯尽道,但及其略,云旬浃以前,大计已定。
此书必在宫中,可考虚实。
伏望圣慈指挥,检寻降出,或失其书,乞下取索副本进入,复以付外,明示廷臣。
仍勒具析此事所得因依,以其书付史馆,书之国史,更为别本,藏之宫中,择谨厚宫人掌之。
近来邢恕司马康等欺罔诬诞,语言反覆,此事甚大,不可不早辨。
〔贴黄〕臣谓蔡确等久误先帝至诚听委,叨窃富贵,先帝后知其恶,未及施行。
今日陛下以至公柄任贤者,尽逐造乱之人,以嗣成先帝之志。
小人恐失名位,百计怀奸,交结诞妄,无所不至,无复愧耻忌惮,以幸复进。
早来虽蒙皇帝陛下宣谕,云当时事甚分明,在臣以为在太皇则不可不早辨明,使奸人诡计,不复敢萌于心。
伏望圣慈,详察其语与之人,其真实忠正,可以嘉赏,欲乞因此特与推恩奖录。
之罪亦乞加察。
书中如果有此语,即与在外扬言有社稷之功事迹不同,可以见恕反覆之奸,乞加诘责,重置严宪
上以明皇帝孝德,昭明太皇大公至正策立之功,下以绝群凶诬诞之奸。
吕谏议 北宋 · 王安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四、《王魏公集》卷六
进践近班,往膺重寄,伏惟庆慰。
恭以某官赋才宏敏,受德直方
九列蒙荣,已登于茂最;
百城受赐,久洽于欢谣。
果缘帝眷之隆,进陟天坡之峻,藩宣所寄,闻望增隆。
某方托庇辉,遽违门屏。
适履炎歊之候,宜臻和裕之祥,更冀节宣,以酬瞻颂。
三黜赋(直道事人,宜乎三黜。)1129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八二、《梁溪集》卷四、《历代赋汇外集》卷五
贤若下惠,官为士师
以直道而从事,乃屡黜之为宜。
忘己为人,何爵禄之足惜;
舍生取义,岂威武之能移。
法古守官,屈身徇道。
位虽卑而道何所辱,义或失则位焉敢保。
宁尸禄以素餐,将啜菽以忘老。
君违必谏,虽犯颜而何伤;
天听孔昭,恐获罪之难祷。
何则?
忠以得罪,分焉所甘。
以所守之惟一,故遭黜而至三。
用则行而舍则藏,顾有进则有退;
仰不愧而俯不怍,夫何惧而何惭。
枉道事人,奚必去父母之国;
直心行道,焉往无谮愬之谈。
惟君与臣,代天理事。
各尽其职,非相为赐。
谏行言听,固同享于安荣;
道废身藏,亦何心于怨怼。
惟知则止之节,乃尽事君之义。
相彼君子,异乎小夫。
以容悦得君为至计,以缄默固位为良图。
盖亦陋矣,何足算乎!
千年,凡几经于凝冱;
精金百鍊,乃可试于洪炉。
惟此展禽雅安降逸。
虽不辞于小官,亦弗免于三黜。
盖以和制行者,所以与人为徒;
以直事人者,所以本天之质。
类夫子文之称忠,喜怒不形于仕已;
有若孟轲之不动,荣辱岂存乎得失。
矧乃作士,利用刑人,上下其手而楚国以弊,轻重其心而汉法以沦。
徐有功之任司刑,守法而代人以死;
张释之之为廷尉,谳狱而举世推仁。
盖闻风而有立,虽愈久而弥新。
爰有畸人,号为拙直。
三朝之眷遇,辜负明恩;
虽九谪而终归,敢忘大德。
惟内省不疚于圣言,顾用舍岂系于人力。
味前哲之遗风,每抚篇而太息。
权万纪房玄龄王圭考官不平疏 隋末唐初 · 魏徵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
元龄王圭。俱是国家重臣。
并以忠正任使。其所考者既多。
或一两人不当。祗是见有左右。
终非心有阿私。若即推绳。
不相信任。此事便不可信。
何以堪当重委。假令错谬有实。
未足亏损国家。穷鞫若虚。
失委大臣之体。且万纪每日常在考堂。
必有乖违。足得论正。
当时鉴见。一无陈说。
身不得考。方始纠弹。
徒发上嗔怒。非是诚心为国。
无益于上。有损于下。
所惜伤于政体。不敢有所阿党。
论时政疏 隋末唐初 · 魏徵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九
臣观自古受图膺运。继体守文。
控御英杰。南面临下。
皆欲配厚德于天地。齐高明于日月。
本支百代。传祚无穷。
然而克终者鲜。败亡相继。
其故何哉。所以求之失其道也。
殷鉴不远。可得而言。
昔在有隋。统一寰宇。
甲兵强盛。三十馀年。
风行万里。威动殊俗。
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所有。
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
故行桀纣。以就灭亡哉。
盖恃其富强。不虞后患。
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以自奉。
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
宫宇是饰。台榭是崇。
徭役无时。干戈不戢。
外示威重。内多隘忌。
谗邪者必遂其福。忠正者莫保其生。
上下相蒙。君臣道隔。
人不堪命。率土分析。
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
子孙殄灭。为天下之笑。
深可痛矣。圣哲乘机。
拯其危溺。八柱倾而复正。
四维绝而更张。远肃迩安。
不踰于期月。胜残去杀。
无待于百年。今宫观台榭。
尽居之矣。珍奇异物。
尽收之矣。姬姜淑媛
尽侍于侧矣。四海九州。
尽为臣妾矣。若能鉴彼之所以亡。
念我之所以得。日慎一日。
虽休勿休。焚鹿台之宝衣。
毁阿房之广殿。惧危亡于峻宇。
思安处于卑宫。则神化潜通。
无为而理。德之上也。
若成功不毁。即仍其旧。
除其不急。损之又损。
杂茅茨于桂栋。参玉砌于土阶。
悦以使人。不竭其力。
常念居之者逸。作之者劳。
亿兆悦以子来。偫生仰而遂性。
德之次也。若惟圣罔念。
不慎厥终。忘缔构之艰难。
谓天命之可恃。忽采椽之恭俭。
追雕墙之侈靡。因其基以崇之。
增其旧而饰之。触类而长。
不思止足。人不见德。
而劳役是闻。斯为下矣。
譬如负薪救火。扬汤止沸。
以暴易乱。与乱同道。
莫可则也。后嗣何观。
夫事无可观。则人怨神怒。
人怨神怒。则灾害必生。
灾害既生。则祸乱必作。
祸乱既作。而能以身名令终者鲜矣。
顺天革命之后。将隆七百之祚。
贻厥孙谟。传之万世。
难得易失。可不念哉。
理狱听谏疏 隋末唐初 · 魏徵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
臣闻道德之厚。莫尚于轩唐。
仁义之隆。莫彰于舜禹。
欲继轩唐之风。将追舜禹之迹。
必镇之以道德。宏之以仁义。
举善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不择善任能。而委之俗吏。
既无远度。必失大体。
惟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欲求垂拱无为。不可得也。
故圣哲君临。移风易俗。
不资严刑峻法。在仁义而已。
故非仁无以广施。非义无以正身。
惠下以仁。正身以义。
则其政不严而理。其教不肃而成矣。
然则仁义理之本也。刑罚理之末也。
为理之有刑罚。犹执御之有鞭策也。
人皆从化。而刑罚无所施。
马尽其力。则有鞭策无所用。
由此言之。刑罚不可致理。
亦已明矣。故潜夫论曰。
人君之理。莫大于道德教化也。
民有性有情。有化有俗。
情性者。心也本也。
俗化者。行也末也。
是以上君抚世。先其本而后其末。
顺其心而履其行。心情苟正。
则奸慝无所生。邪意无所载矣。
是故上圣无不务理民心。故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道之以礼。
务厚其性而泯其情。民相爱。
则无相伤害之意。动思义。
则无畜奸邪之心。若此非律令所理也。
此乃教化之所致也。圣人甚尊德礼而卑刑罚。
故舜先敕契以敬敷五教。而后任咎繇以五刑也。
凡立法者。非以司民短而诛过误也。
乃以防奸恶而救祸患。检淫邪而内正道。
民蒙善化。则人有士君子之心。
被恶政。则人有怀奸乱之虑。
善化之养民。犹工之为曲豉也。
六合之民。犹一荫也。
黔首之属。犹豆麦也。
变化云为。枉将者耳。
遭良吏。则怀忠信而履仁厚。
遇恶吏。则怀奸邪而行浅薄。
忠厚积则致太平。浅薄积则致危亡。
是以圣帝明王。皆敦德化而薄威刑也。
德者所以循已也。威者所以理人也。
民之生也。犹铄金在炉。
方圆薄厚。随镕制耳。
是故世之善恶。俗之薄厚。
皆在于君世之主。诚能使六合之内。
举世之人。感忠厚之情。
而无浅薄之恶。各奉公正之心。
而无奸险之虑。则醇酽之俗。
复见于兹矣。后王虽未能遵专尚仁义。
当慎刑恤典。哀敬无私。
故管子曰。圣君任法不任智。
任公不任私。故王天下。
理国家。贞观之初
志存公道。人有所犯。
一一于法。纵临时处断。
或有轻重。但见臣下执论。
无不忻然受纳。民知罪之无私。
故甘心而不怨。臣下见言无忤。
故尽力以效忠。顷年已来。
意渐深刻。虽开三面之网。
而察见川中之鱼。取舍枉于爱憎。
轻重由乎喜怒。爱之者。
罪虽重而强为之辞。恶之者。
过虽小而深探其意。法无定科。
任情以轻重。人有执论。
疑之以阿伪。故受罚者无所控告。
当官者莫敢正言。不服其心。
但穷其口。欲加之罪。
其无辞乎。又五品已上有犯。
悉令曹司闻奏。本欲察其情状。
有所哀矜。今乃曲求小节。
或重其罪。使人攻击。
惟恨不深。事无重条。
求之法外。所加十有六七。
故顷年犯者惧上闻。得付法司
以为多幸。告讦无已。
穷理不息。君私于上。
吏奸于下。求细过而忘大体。
行一罚而起众奸。此乃背公平之道。
乖泣辜之意。欲其人和讼息。
不可得也。故体论云。
夫淫泆盗窃。百姓之所恶也。
我从而刑罚之。虽过乎当。
百姓不以我为暴者。公也。
怨旷饥寒。亦百姓之所恶也。
遁而陷之法。我从而宽宥之。
百姓不以我为偏者。公也。
我之所重。百姓之所憎也。
我之所轻。百姓之所怜也。
是故赏轻而劝善。刑省而禁奸。
由此言之。公之于法。
无不可也。过轻亦可。
私之于法无可也。过轻则纵奸。
过重则伤善。圣人之于法也公矣。
然犹惧其未也。而救之以化。
此上古所务也。后之理狱者则不然。
未讯罪人。则先为之意。
及其讯之。则驱而致之意。
谓之能。不探狱之所由生为之分。
而上求人主之微旨以为制。谓之忠。
其当官也能。其事上也忠。
则名利随而与之。驱而陷之。
欲望道化之隆。亦难矣。
凡听讼理狱。必原父子之亲。
立君臣之义。权轻重之序。
测浅深之量。悉其聪明。
致其忠爱。疑则与众共之。
疑则从轻者。所以重之也。
故舜命咎繇曰。汝作士
惟刑之恤。又复加之以三讯。
众所善。然后断之。
是以为法。参之人情。
故传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而世俗拘愚苛刻之吏。以为情也者。
取货者也。立爱憎者也。
右亲戚者也。陷怨雠者也。
何世俗小吏之情。与夫古人之悬远乎。
有司以此情疑之偫吏。人主以此情疑之有司。
是君臣上下。通相疑也。
欲其尽忠立节难矣。凡理狱之情。
必本所犯之事以为主。不严讯。
不旁求。不贵多端以见聪明。
故律正其举劾之法。参伍其辞。
所以求实也。非所以饰实也。
但当参伍明听之耳。不使狱吏锻鍊饰理。
成辞于手。孔子曰。
古之听狱。求所以生之也。
今之听狱。求所以杀之也。
故析言以破律。任案以成法。
执左道以必加也。又淮南子曰。
丰水之深十仞。金铁在焉。
则形见于外。非不深且清。
而鱼鳖莫之归也。故为上者。
以苛为察。以功为明。
以刻下为忠。以讦多为功。
譬犹广革。大则大矣。
裂之道也。夫赏宜从重。
罚宜从轻。君居其厚。
百王通制。刑之轻重。
恩之厚薄。见思与见疾。
其可同日言哉。且法。
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
权衡所以定轻重。准绳所以正曲直。
今作法贵其宽平。罪人欲其严酷。
喜怒肆志。高下在心。
是则舍准绳以正曲直。弃权衡而定轻重者也。
不亦惑哉。诸葛孔明小国之相。
犹曰吾心如称。不能为人作轻重。
况万乘之主。当可封之日。
而任心弃法。取怨于人乎。
又时有小事。不欲人闻。
则暴作威怒。以弭谤议。
若所为是也。闻于外其何伤。
若所为非也。虽掩之何益。
故谚曰。欲人不知。
莫若不为。欲人不闻。
莫若勿言。为之而欲人不知。
言之而欲人不闻。此犹捕雀而掩目。
盗钟而掩耳者。祗以取诮。
将何益乎。臣又闻之。
无常乱之国。无不可理之民者。
夫君之善恶。由乎化之薄厚。
故禹汤以之理。桀纣以之乱。
文武以之安。幽厉以之危。
是以古之哲王。尽已而不以尤人。
求身而不以责下。故曰罪己
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
其亡也忽焉。为之无己。
深乖恻隐之情。实启奸邪之路。
温舒恨于曩日。臣亦欲惜所不用。
非所不闻也。臣闻尧有敢谏之鼓。
舜有诽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史。
武有戒慎之铭。此则听之于无形。
求之于未有。虚心以待下。
庶下之情达上。上下无私。
君臣合德者也。魏武帝云。
有德之君。乐闻逆耳之言。
犯颜之诤。亲忠臣。
厚谏士。斥谗慝。
远佞人者。诚欲全身保国。
远避灭亡者也。凡百君子。
膺期统运。纵未能上下无私。
君臣合德。可不全身保国。
远避灭亡乎。然自古圣哲之君。
功成事立。未有不资同心予违汝弼者也。
昔在贞观之初。侧身励行。
谦以受物。盖闻善必改。
时有小过。引纳忠规。
每听直言。喜形颜意。
故凡在忠烈。咸竭其辞。
自顷年海内无虞。远夷摄服。
志色盈满。事异厥初。
高谈疾邪。而喜闻顺旨之说。
空论忠谠。而不悦逆耳之言。
私嬖之径渐开。至公之道日塞。
往来行路。咸知之矣。
邦之兴衰。实由斯道。
为人上者。可不勉乎。
臣数年已来。每奉明旨。
深惧偫臣莫肯尽言。臣切思之。
自比来人或上书。事有得失。
惟见述其所短。未有称其所长。
又天居自高。龙鳞难犯。
在于造次。不敢尽言。
时有所陈。不能尽意。
更思忠竭。其道无因。
且所言当理。未必加于宠秩。
意或乖忤。将有耻辱随之。
莫能尽节。实由于此。
虽左右近侍。朝夕阶墀。
事或犯颜。咸怀顾望。
况疏远不接。将何以极其忠款哉。
又时或宣言云。臣下见事。
祗可来道。何因所言。
即望我用。此乃拒谏之辞。
诚非纳忠之意。何以言之。
犯主严颜。献可替否。
所以成主之美。匡主之过。
若主听则惑。事有不行。
使其尽忠谠之言。竭股肱之力。
犹恐临事恐惧。莫肯效其诚款。
若如明诏所道。便是许其面从。
而又责其尽言。进退将何所据。
欲必使乎致谏。在乎好之而已。
故齐桓好服紫。而合境无异色。
楚王好细腰。而后宫多饿死。
夫以耳目之玩。人犹死而不违。
况圣明之君。求忠正之士。
千里斯应。信不为难。
若徒有其言。而内无其实。
欲其必至。不可得也。
册窦元德司元太常伯 初唐 · 上官仪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四
皇帝若曰。于戏。
总务文昌。司会之名尤重。
荣建礼内史之任弥隆。
自非才气兼洽。声望允成。
何自式管荣辱。对扬纶爵。
惟尔大司宪护军窦元德。门烈克彰。
地华合绪。践中和而立性。
资文德以含章。礼固腾芳。
儒弥擅宝。宠谋动于簪绂。
令范光于廊庙。摄官宪府
励俗而挺嘉猷。受委王京。
匪躬而输懿绩。效宣朝任。
诚著周行。申其宽直之规。
三摄捐益之任。是用命尔为兼司元太常伯
勋官如故。往钦哉。
尔其供奉彝伦。式昭王度
勉尔忠正之诚。无忝恪共之表。
纳吉之寄。可不慎欤。
天官秋官及理匦愆失表 初唐 · 徐有功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三
有功言。自陛下即位已来。
海内官员一定。而天下选人渐多。
掌选之曹。用舍不平。
补拟乖次。应留即放。
应放翻留。嘱请公行。
颜面罔惧。遂使嚣谤满路。
怨讟盈朝。浸以为常。
殊无愧惮。又往属扬豫搆祸。
时多逆节。鞫讯结断。
刑狱至严。革命以来。
载祀遽积。馀风未殄。
用法犹深。今推鞫者犹行酷法。
不依律文。妄称异端。
建立證据。构为罪状。
舍法用情。格律昭然。
无心遵奉。断事则不依款占。
不据条章。状表生情。
法外构理。率心任意。
轻重自由。天下称冤。
莫不缘此。陛下九重严秘。
万机事总。何能一一躬览。
事事亲详。近臣畏罪而不言。
大臣重禄而不奉。遂令刻薄之吏。
弊法未悛。士子朝臣。
屏气累息。皆不自保。
恐坠网罗。又陛下所令朝堂受表。
设匦投状。空有其名。
竟无其实。并不能正直。
各自防闲。延引岁时。
拖曳来去。叫阍不达。
挝鼓不闻。抱恨衔恩。
吁嗟而已。至诚所感。
和气必伤。岂不由受委任者不副天心。
是陛下务欲使申其冤。是有司务在增重其枉。
尘垢圣德。隐蔽宸聪者。
是臣等不胜死罪死罪。臣今请考选官铨注不平。
致令在外怨讟者。臣即察访
纠而弹之。获其曲状。
望贬考夺禄。以愧其心。
罪仍依法。其刑狱推断之官。
有行酷法。妄加诘断。
臣即按验。奏而劾之。
获其枉状。请即付法断罪。
亦准前条。夺禄贬考。
以惭其德。其三司受表。
及理匦申冤使。不速与夺。
致令拥滞。有理不为申者。
亦望准前弹奏。贬考夺禄。
凡在百僚。咸蒙委任。
君臣之际。义在无猜。
寄托之隆。无过考选。
今人监视。全无付信。
徒为證见。翻使有词不知。
每事委之。使臣得摇霜笔。
其监考选御史。望请总停。
然臣昔处法司。缘蒙独用。
臣愚无以上答至造。愿以执法酬恩。
无纵诡随。不避强禦。
猛噬鸷击。是臣之分。
如天恩允臣所奏。请降敕施行。
庶不越旬时。亦可以除残革弊。
刑措不用。天下幸甚。
徐有功司刑少卿694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鸾台
中散大夫行文昌左司郎中东苑县开国男徐有功
器局宏深。
文艺优赡。
秉节守义。
直道正辞。
绳准宪曹。
枢机会府
咸归平恕
雅有声绩。
狱吏轻重。
人咨胥怨。
天工推择。
朕之所难。
选众而居。
庶乎不滥。
可守司刑少卿
散官勋如故。
主者施行。
云门山石井乾德六年二月 宋 · 王承庆
 出处:全宋文卷五○
劝首弟子泉州节度押□充都纲王承庆、都纲陈居爽、副纲王怀武,在去丙寅年,主持纲社,驻泊清邱,□□云门绝顶之灵踪,有□旧岭。
传心之上士者,即今山主长老矣。
□□承庆等,特□灵境,躬礼高仁,叨历玄谈,深欣大遇。
睹山峰高峻,泉派幽深,仁者乐其山,山则嘉矣;
智者乐其水,水永称焉。
承庆等共发片心,仍邀众信,富于工匠,就此岩根开凿石井一□,所冀永感沃泽,长济山门。
虽非禹凿之功,以表虎爮之迹。
其有纲官节级人员等舍施结缘,用镌石记矣。
大宋乾德六年戊辰二月二日题。
劝首都纲王承庆、陈居爽,副纲王怀忠。
弟子节度押衙都监纲刘君翊、陈光祚、陈仁铎,□纲吴光美、副纲吴仁宝、许廷绍、陈守廉、王□美、陈元璀,都纲胡艺、李仁婴。
弟子勾当宏敏
弟子通进兴、吴心厚、刘保齐、陈居亮、李仁遂、唐邵、陈□□、吴兵、通谓□、刘□、郑勤、陈换、张庆、吴随、魏忠。
福府开元寺赐紫□典中。
按:《益都金石记》卷二,台湾文丰出版公司石刻史料新编本。
徐有功越州都督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忠正之臣。自昔攸尚。
褒赠之典。旧章所重。
故赠大理卿徐有功。节操贞劲。
器怀亮直。洵古人之志业。
实一代之贤良。司彼刑书
深存敬慎。周兴来俊臣等。
性惟残酷。务在诛夷。
不顺其情。立加诬害。
有功卓然守法。虽死不移。
无屈挠之心。有忠烈之议。
当其执断。并遇平反。
定国释之。何以加此。
朕惟新庶政。追想前迹。
其人既没。其德可称。
追往赠终。慰兹泉壤。
可赠越州都督。仍遣使就家吊祭。
赐物百段。授一子官。
申宗人冤狱书689年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闻古人言。为国忠臣者半死。
而为国谏臣者必死。然而至忠之臣。
不避死以谏主。至圣之主。
不恶直以废忠。臣幸逢陛下至圣大明。
好忠爱直。每正言极谏。
特见优容。今陛下方御宝图。
以临阳馆。崇阐元化。
宁济苍生。固臣精心洁意。
愿陛下至德与三皇比矣。然臣伏见陛下有至圣之德。
左右无至忠之臣。使上下不通。
内外壅隔。臣窃惧之。
恐后代或以为圣朝无至忠之臣。故臣敢冒万死。
越职上奏。伏乞天恩宽臣喘息。
毕尽忠言。臣闻上有圣君。
下无枉臣。昔舜诛四凶。
尧不罪舜。周公诛管蔡。
成王不罪周公霍光燕王
昭帝不罪子孟。何者。
此数公皆为国讨贼。为君殄雠。
假虽擅权。犹不可罪。
况奉君命而执法者乎。臣伏见宗人嘉言
有至忠之诚。抱徇公之节。
执法不挠。为国殄雠。
顷者逆子贼臣。阴搆祸难。
潜图密计。将危社稷。
当时逆节初露。朝野震惊。
赖陛下神武之威。天机电断。
得奉圣决。恭顺天诛。
不顾躯命。不避彊禦。
唯法是守。唯恶是雠。
幸能察罪明辜。穷奸极党。
使伏法者自首情实。天衢得以清泰
万国得以欢宁。诚是陛下神断之明。
抑亦尽忠之效。陛下所以自监察御史擢拜为凤閤舍人者。
岂不以表其臣节。报其竭诚。
使天下之人知其忠恳者也。当此之时。
忠必见信。行必见明。
自谓专一事君无贰也。今乃遭诬罔之罪。
被搆架之词。陷见疑之辜。
困无验之告。幽穷诏狱。
吏不见明。肝血赤心。
无所控告。母年八十。
老病在床。抱疾喘息。
朝不保夕。今日身幽狱户。
死生断绝。朝蒙国荣。
夕为孤囚。臣窃痛之。
顷者至忠。而今日受赂。
辜负圣主。忧及慈亲。
诚足痛恨。臣比者固知不免此祸。
不能度德量力。贪荣昧进。
以讼受服。谁能免尤。
向使辞宠让荣。陈力就列。
雷同众辈。勤恪在公。
与全躯保妻子之臣恭默圣代。臣固知今日未招此患。
何者。古人云。
盗憎主人。被尧诛者。
不能无怨。顷来执法诛罪。
多是国之权豪。父雠子怨。
岂可胜道。亲党阴结。
同恶相从。假使为脯肉。
为菹醢。宗诛族灭。
肝脑涂地。彼凶雠也。
未足以快其心。况蒙国宠荣。
位显朝列。凶雠切齿。
怨黩何穷。臣窃恐今日之辜。
已是雠怨者相结搆矣。陛下至圣明察。
岂不为之降照哉。倘万一雠诬滥罪。
使凶嚚者得计。忠正者见辜。
为贼报雠。岂不枉苦。
夫孤直者众邪之所憎。至公者偫恶之所疾。
寡不敌众。孤不胜偫。
偫诬成罪。圣不能救。
自古所有。非止于今。
古者吴起事楚。抑削庶族
以尊楚君。楚国既强。
吴起蒙戮。商鞅事秦。
专讨庶孽。以明秦法。
秦国既霸。商鞅极刑。
晁错事汉。诸侯威彊。
七国骄奢。将淩王室。
削弱其势以尊汉。景帝不悟。
惑奸臣之说。遂族灭晁氏。
以此三臣。岂不尽忠愿保其君。
然而身死族亡。为雠者所快。
皆当代不觉。而后代伤之。
圣主明君。可不谓之痛伤邪。
臣以嘉言虽无三子之智。窃恐获罪或与之同。
伏惟陛下仁慈矜怜。悯察其忠。
且臣闻汉高祖谋楚。与陈平四万金。
及其为帝。不问金之出入。
何者。立大功者不求小疵。
有大忠者不求小过。所谓圣主之至道者也。
陛下豁达大度。至圣宽仁。
观于汉祖。固已远矣。
龌龊小吏。何足为陛下深责哉。
伏愿天恩矜愚赦罪。念功补过。
乞将终养老母。获尽馀年。
岂非圣主之恩。仁君之惠。
有礼有训。善始善终哉。
臣于嘉言。亲非骨肉。
同姓相善。臣知其忠。
然非是丘园之贤。道德之茂。
大雅明哲。能保其身。
假使获罪于天。身首异处。
盖如一蝼蚁尔。亦何足可称。
然臣念其曾一日承恩。蒙圣主驱使。
而不以赤诚取信。今乃负罪见疑。
臣实痛之。恐累圣主之明。
伤其老母之寿。身污明法
为后代所悲。臣知其忠。
岂能无惜。所以敢冒万死。
乞见矜怜。臣若言非至忠。
苟有侥倖。请受诛斩。
伏表惶怖。魂魄飞扬。
再駮徐有功论邱神鼎罪议 武周 · 刘志素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
邱鼎谋反。与虺族同谋。
包藏日深。又共逆党连结。
有功舞文巧法。党逆不忠。
批退欲纵反人。每有唯希侥倖。
不寻案状。孟浪即批。
即不据科条。法外岂得依允。
请据志素所批之状。与有功意故纵逆人之平。
即请申秋官及台。集众官议。